地處黃河岸邊的中寧縣余丁鄉永興村依河而建,依河而興。因著母親河的滋養,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令身處天南地北的中寧人魂牽夢縈。生于斯長于斯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賀虹雖離開寧夏多年,但她始終秉承寧夏兒女勤勞樸實、頑強拼搏的傳統,將對家鄉的眷戀和牽掛轉化為工作中不斷奮進的動力,致力于寧夏乃至西北生態保護建設,勇擔守護綠水青山的初心和使命。最美的風景,永遠是回家的路。“走出家門,不一會兒就能到黃河岸邊,那里有我最快樂的童年記憶。”說到家鄉,賀虹的語調歡快而熱烈,思鄉念鄉之情令人動容。1972年,賀虹出生于中寧縣余丁鄉永興村,“慈孝之家”的牌匾,就懸掛在她家的大門正中間。父母雖為農人,卻有著高遠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懷——友鄉愛鄰,對有困難的家庭常常傾囊相助;尊師重教,在家教導孩子要刻苦學習,積極向上,敬愛老人。賀虹被父母的品質深深感染,即使學業再繁重她也會抽出時間到地里給父母幫忙。她感到干農活是愉悅的體驗,仿佛自己和大自然之間完成了某種互信:農民在地里辛勤耕耘,滴落入土的汗珠和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滋潤著千畝沃野,廣袤田地結出累累碩果回贈黃河邊的農民。
初中畢業后,賀虹要到離家十幾里地遠的石空鎮念高中。在學校,她專心學業,心無旁騖,1991年以優異成績考上本科院校。賀虹清晰地記得,父親看到她的高考成績后,囑咐她不能驕傲自滿,要以自己所學為家鄉作貢獻,她也將父親的話牢牢記在心里。高考結束后正逢夏忙,家里人整日都在農田里忙碌著,賀虹翻著高校志愿輔導書為自己填專業。賀虹說,許是環境使然,因為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她對農林有著天生的好感,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西北林學院)森林保護專業,且選擇了畢業后回寧夏的定向招錄。大學4年,賀虹時刻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孩子,要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她將主要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無論遇到怎樣艱澀難懂的“攔路虎”,賀虹都會拿出農民能吃苦的勁頭堅強面對,不放棄不喊累,一點點啃知識難點,直到成功攻克所有難題。本科畢業時,本欲返鄉的賀虹了解到“三北”防護林遭受蛀干害蟲天牛的嚴重侵襲,大量的楊柳樹被伐,家鄉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她決心繼續攻讀本校森林保護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她的決定也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希望她將來能為家鄉的森林資源保護貢獻力量。她利用兩個暑假參與學院周嘉熹教授主持的西北地區光肩星天牛防控的科學研究,充實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森林資源保護專業錄取,攻讀碩士學位。
“對我們來說,一株樹、一朵花之間都是有相互作用的,我們的研究就是希望維持生態系統穩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減少林木病蟲害的發生。”讀研期間,賀虹專心學習國內外森林害蟲的防治理論和技術,研究用更科學的方法幫助樹木“驅蟲”,首次將樹干注藥技術應用于林木蛀干害蟲的防治,1998年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并留校工作,從事森林昆蟲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0年,為了進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她師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袁鋒教授攻讀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的博士學位,首次采用分子生物學辦法開展農業害蟲的種群遺傳變異研究,從分子生態學的角度探析害蟲的發生規律。博士畢業后,她又繼續開展林木蛀干害蟲綜合防治以及蟻科昆蟲多樣性和行為學研究。綿延千里的秦嶺上植被豐富,是我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線,也是理想的森林昆蟲研究場所。節假日期間,別人多會選擇和家人出游、聚會,她則是帶著干糧、水,走進這片連綿的山巒,在這里開展課題研究?!斑@要是換成別人,肯定會覺得我是個怪人。”賀虹笑著說,幸虧自己的愛人也是學相同專業的,對她的工作非常理解、也很支持。近幾年,為了有效防治秦嶺林區松材線蟲病肆虐,賀虹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秦嶺有害生物防治及古樹名木保護等研究,致力于西北林業生產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在完成既定科研和教學任務的同時,她還要寫害蟲防控方案,參加專家會診,經常忙得白天黑夜連軸轉。再忙再累,賀虹始終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堅定投身林業生態保護工作,她說:“苦一點累一點不算啥,只要守護好祖國的青山綠水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留校任教以來,賀虹將精力和汗水灑在了她心愛的工作崗位上。教學方面,她承擔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授課質量受到師生廣泛好評。作為森保本科專業的負責人,她主持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主講的《森林昆蟲學》課程先后獲批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省級一流課程。同時承擔各類教學改革、課程和教材建設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項,主編教材2部,參編全國統編教材3部??蒲蟹矫?,她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等,獲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撰寫的《美國白蛾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獲全國林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優秀教學案例。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她入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學術骨干,獲得楊凌示范區“三八紅旗手”、陜西省教科文體系統“五一巾幗標兵”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優秀導師團隊負責人等多項榮譽稱號。黨的二十大召開后,賀虹以報告中“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指引,牽頭成立西部森林災害防控與治理創新團隊,立足西北,依托“西部森林生物災害治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長期開展生態林和經濟林病蟲鼠害成災機制、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機理等方面的科研研究和技術推廣,為保障西北地區森林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她還帶領團隊成員,為基層林業單位進行有害生物防控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基層培養大批創新型高質量林業人才。2018年,賀虹跟隨課題組來到寧夏,看到滿眼的蒼翠,她感慨萬千地說:“小時候我去過的地方不多,就連銀川的中山公園都沒去過?,F在因為工作關系,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看到寧夏近年來生態防護工作做得好,防護林樹種更新換代,防治害蟲方面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特別高興、非常自豪!”談及未來,賀虹有自己的美好期許:鄉村振興,發展農村離不開人才。國家要做到藏糧于民,把農村建設好是國家發展的后勁,真心希望更多有志青年回鄉創業,共同建設家鄉,讓寧夏越來越好。幾度夢回,賀虹說她依舊還是那個開朗愛笑的小姑娘,赤腳走在黃河岸邊,兩岸樹木蔥蘢,綠意滿眼……(文中圖片由受訪人提供)